物流企業(yè)偷稅漏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一、物流企業(yè)偷稅漏稅如何治理?
1、偷稅,是指納稅人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為目的,采取各種不公開的手段,隱瞞真實情況,欺騙稅務機關的行為。漏稅,是由于納稅人不熟悉稅法規(guī)定和財務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如錯用稅率,漏報應稅項目,少計應稅數量,錯算銷售金額和經營利潤等。偷稅與漏稅的主要區(qū)別有三個方面
2、主觀方面不同。偷稅是出于故意,而漏稅是過失行為。偷稅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國家稅收損失,而積極希望或追求這一危害結果。漏稅的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危害后果應當預見卻設有預見,或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偷稅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稅行為人主觀上則不具有這一目的。
3、客觀方面不同。偷稅是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等欺騙、隱瞞手段來不繳或少繳稅款,而漏稅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為或不作為。漏稅與偷稅的轉化。漏稅行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成為偷稅。
3、法律后果不同。偷稅達到法定結果即構成犯罪,應承擔刑事責任,而漏稅是一種違法行為,行為人只須補繳稅款并交納滯納金?!抖愂照鞴芊ā返?2條第2款也規(guī)定“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末繳或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延長到五年?!逼渲械摹笆д`”包含了無意造成的未繳或少繳稅款的種種情況,實質上就是漏稅。
引用法規(guī)
[1]《稅收征管法》 第52條
二、企業(yè)偷稅漏稅的舉報渠道
一、您應當向所在地稅務機關的舉報中心舉報。由于國稅地稅管轄范圍不一致,您要注意弄清楚舉報涉及的稅款屬于哪個稅務機關管轄。舉報中心舉報的范圍是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稅和虛開、偽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發(fā)票,以及其他稅務違法行為。 二、舉報可以采用書信、口頭、電話或者舉報人認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 三、實名舉報和匿名舉報可,但實名舉報才有獎勵。舉報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或者不愿公開舉報行為的,應當予以尊重和保密。鼓勵舉報人盡可能提供被舉報人的姓名、單位、住址和稅務違法事實證據。 涉稅舉報要提供的證據,應當越詳細越好,包括賬冊憑證合同協(xié)議發(fā)票收據等等等等,原件復印件均可。
三、企業(yè)偷稅漏稅的行為如何處罰?
對偷稅漏稅的,稅務機關除補征稅款和滯納金外,還可以處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50%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三條 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劾U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公司偷稅漏稅的匿名舉報方法
關于“怎樣匿名舉報公司偷稅漏稅,舉報公司偷稅漏稅的幾個”的相關解答如下一、您應當向所在地稅務機關的舉報中心舉報。舉報中心舉報的范圍是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稅和虛開、偽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發(fā)票,以及其他稅務違法行為。二、舉報可以采用書信、口頭、電話或者舉報人認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三、實名舉報和匿名舉報可,但實名舉報才有獎勵?,F在的舉報都是要錄入系統(tǒng)的,無論企業(yè)有沒有人在稅務部門內部,稅務機關都要對這家企業(yè)進行檢查,你舉報的時候只要提供這家企業(yè)的名稱就可以了,不用提供法人名字的。舉報時候如果舉報人能有一定實質性的稅務機關也會受理,但是如果有證據就更好了,證據包括很多種類,比如說帳外銷售清單了之類的。稅務機關到最后檢查情況屬實的話,對舉報人還有一定金額的獎勵。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可以點擊“咨詢我”在線咨詢,律師為您解決法律問題。
五、如何舉報企業(yè)偷稅漏稅,偷稅遺漏的處罰方法
如果發(fā)現納稅人存在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稅、虛開、偽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發(fā)票和其他稅務違法行為,可選擇以下幾種方式向市國(地)稅局舉報中心或各稅務分局舉報1攜帶所掌握的涉稅違法證據到稅務機關當面舉報;2通過撥打電話方式向舉報受理部門反映涉稅違法事實;3通過寫信(函)方式詳細反映納稅人的涉稅違法行為,可附帶所掌握的涉稅違法證據,信(函)件落款可具名或匿名;4通過傳真方式將納稅人涉稅違法的材料發(fā)送到舉報受理部門;5通過計算機網絡方式舉報。
六、企業(yè)偷稅漏稅是否處罰會計,該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
企業(yè)偷稅漏稅,如果會計有參與其中的,應當處罰會計。構成逃稅罪的,一般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
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引用法規(guī)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零一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